• 扶贫路上的"筲箕干部"

    扶贫路上的"筲箕干部" 说起筲箕,大家都知道,是用来淘米或盛米、盛饭用的扁形竹筐。"筲箕"干部大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?可能只有白善村的村民知道,这是对一名扶贫干部的"尊称",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情愫,今天我们就走进白善村去看个究竟。 扶贫第一天 他一下子懵了 老百姓口中的"筲箕干部",其实就是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党办主任商珂。2018年7月,商珂根据单位安排,与其他5位同志一起对口帮扶新盛镇白善村,角色的转变,成为一名帮扶干部。而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抓住"扶真贫、真扶贫、脱真贫"这条原则不放松,多次购买贫困户的筲箕,使其走出贫穷的困境,增强脱贫信心,成为贫困户口中的"筲箕干部",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。 2018年8月23日,是商珂精准扶贫的第一天,当来到村上时,面对11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,其中有五保户、聋哑人,有一家祖孙三代都是单身,还有几个长期患多种慢病......他一下子懵了。曾有一瞬间想退缩,但念头转瞬即逝,他说,想到习总书记"不脱贫绝不收兵"的嘱托,想到自己身上的责任,既然来了,就要干出个样子。 摸清11户30人的基本信息是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,必须走村入户认亲,才能更清楚掌握"一超六有三保障"等相关信息。因此,商珂在村组干部的指引下,冒着酷暑高温走村串户,起早贪黑,用一支有温度的笔默默记录下所了解到的情况。 鼓励贫困户 编筲箕创收 记得在第一次入户时,气温高达30多度,为了防治蚊虫叮咬,商珂将随身携带的驱蚊花露水喷洒一些。当他还未走到贫困户家时,贫困户早就跑出来了,不准他进屋。他只有在烈日下进行简单交谈、收集数据。此时商珂很纳闷:贫困户怎么这种态度对待自己,难道我们不受欢迎吗,是不是他们看见我没有提东西......种种猜疑油然而生。就这样他还是走完了该组11户贫困户。 事后,商珂在村干部的讲解下才知道,原来自己帮扶的1组是该镇的蚕桑基地,养蚕是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。时值正是秋蚕的三眠期,养过蚕得人知道,蚕是最怕花露水、香水等带有香味这类东西。只要一闻到这种气味,蚕就会死。"哎,不是老百姓不喜欢我,而是我不懂。"商珂叹息道。 有了这次经验,商珂再也不用花露水了,每次入户都轻装上阵,这样一来,受到老百姓的热情接待。 在核实贫困户信息过程中,龙昌禄一家引起了商珂的注意。10年前,妻子严桂珍身患糖尿病、严重肺心病、慢性心力衰竭、心包炎、高血压等10余种疾病,常年卧床,生活不能自理,每年住院都在3次以上,自己为了照顾老伴,也抽不出来时间养蚕,只有靠儿子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。为了真正了解他家的实际情况,商珂每次入户都第一个到他家,而且交流时间最长。 "扶贫先扶志,如何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